首页

umhom

时间:2025-05-29 21:53:00 作者:上海“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通 培养食品安全与检测高端技术人才 浏览量:53661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食品安全始终是城市温度的重要刻度。面对食品产业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应该怎样培养人才?

  29日,在由上海师范大学(简称:上师大)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简称:上城建)联合主办的“食品行业高质量人才培育与未来发展研讨会”(简称:研讨会)上,“上师大-上城建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高本贯通项目”正式启动,首批30名学生将于2025年9月正式入学。该项目是食品行业人才培育模式的又一革新之举,为该领域人才梯队建设注入新动能。

“上师大-上城建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高本贯通项目”29日正式启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供图)

  据悉,食品行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挑战。上海年食品消费规模超6000亿元,食品安全监管压力与日俱增。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年来数据,全市食品检测机构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年均达800人,尤其缺乏既精通智能化检测设备操作、又具备风险评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据统计,长三角地区食品研发及检测类岗位对本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占比已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52%,而传统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断层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

  据了解,构建“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不是简单的学制叠加,而是育人模式的系统重构,是破解检测技术人才“理论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断层”难题的关键路径,还是聚焦“教育链+产业链”的深度融通,是破解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

  据介绍,“上师大-上城建高本贯通项目”创新构建“四共机制”:课程体系共制、实训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培、质量评价共管。高校教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将开发一批对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的核心课程标准;同时,实训项目对接企业真实任务,项目将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建立人才评估体系,确保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上海市食品协会会长高克敏指出,面对食品行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与产业格局重构的深刻变革,该项目通过高职-本科纵向衔接、校企横向联动的三维贯通模式,是破解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有效路径,期待其早日为食品产业注入新动能。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食品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应雅泳介绍,该项目将创新打造“3+2”五年一贯制培养体系,重点培育“擅测-会验-懂规-能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透露,项目将构建“双螺旋”师资培养机制,实现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专业课程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衔接比例将达80%以上。

  当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分别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建立了校校之间专业建设的全方位合作机制;与6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长张峥嵘表示,项目将依托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实施“2.5年校内学习+0.5年企业实习”的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在升入本科前即具备优质企业所需的实战技能。

  本次研讨会通过“校-行-企-研”四方深度联动,搭建起产教融合的坚实平台,汇聚领军企业的真知灼见与资源承诺。在研讨会的圆桌论坛环节,校企代表深度对话,明确未来人才需求。(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员坚守一线 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

法界宗教研究院教授、法界佛教总会董事会主席恒实法师认为,在当前充满变革和挑战的世界里,中国佛教将继续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佛教已传播至西方,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恒实法师表达了佛法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的期望。

填补国际空白 宁夏科研团队历时四年成功破译黑枸杞基因组及其花青素合成密码

除了面临生活困难,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三九’天,每一丝风都像刀子,一刀一刀割在我露出的皮肤上,冻得我感觉眼珠子都疼了。哈出的气迅速在眼睫毛、眉毛、头巾上结霜,后来变成冰块,磨得下巴都疼。”尼玛回忆道。

中菲执法部门合作遣返近百名在菲从事离岸博彩中国公民

8月18日,“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广东(老字号)产品走进新疆专场活动暨“粤贸全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喀什举办。会上正式发布“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第三季度特色优势产品采购意向,并促成粤新投资和贸易合作项目16个,达成采购意向总金额超50.78亿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李鹏新决定逮捕

夜幕下,锣鼓声响起,舞动起来的龙南香火龙壮观非凡,舞龙动作并不复杂,但队形灵活多变,颇有特色,包括团龙、四柱落井、黄龙摆身、黄龙缠柱。在龙香燃尽后,香火龙被摆放回到祠堂,待到元宵节晚上,再将“龙”摆成“伏龙”状,进入“送龙”阶段,观众会纷纷祈福,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吉林节后“第一会”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海洋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连续多年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等举办主题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60余家“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守护蓝色家园。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象山)开渔节等海洋节庆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等知名会展论坛,成为展现中国海洋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建成开放“海洋上的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成为人民了解海洋文明、认识海洋资源、重塑海洋价值观的重要课堂。连续开展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每年吸引千余所高校学生及600万人次公众参与,全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经略海洋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